安川驱动—警报处理方法

警报编号∶                  原因         确认方法         处理措施
警报名称
(警报内容)
A.020 ∶参数和校验异常(伺服单元内部参数的数据异常)  电源电压瞬时下降 测量电源电压。 将电源电压设定在规格范围内,进行参数设定值的初始化(Fn005)。
在参数写入过程中切断了电源 确认断电的时间。 在进行参数设定值的初始化(Fn005)后,再次输入参数。
参数的写入次数超过了最大值 确认是否从上位装置频繁地进行了参数变更。 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修理或更换伺服单元。改变参数写入方法。
因来自 AC 电源、接地以及静电等的噪音而产生了误动作 多次接通电源后仍发生警报时,有可能是噪音的原因。  采取防止噪音干扰的措施。
由于气体、水滴或切削油等导致伺服单元内部的部件发生了故障 确认设置环境。 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伺服单元故障 多次接通电源后仍发生警报时,有可能是发生了故障。 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A.021 ∶参数格式异常(伺服单元内部参数的数据形式异常) 与发生警报的伺服单元的软件版本相比,写入参数的伺服单元的软件版本更新。 利用 Fn012 确认软件版本是否相同。如果版本不同,有可能导致警报发生。 写入软件版本、型号相同的其他伺服单元的参数,然后再接通电源。
伺服单元故障   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A.022 ∶系统和校验异常(伺服单元内部参数的数据异常) 电源电压瞬时下降 测量电源电压。 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在设定辅助功能的过程中切断了电源 确认断电的时间。 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伺服单元故障 多次接通电源后仍发生警报时,有可能是发生了故障。 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A.023 ∶参数密码异常(伺服单元内部参数的数据异常)  伺服单元故障   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A.030 ∶主回路检出部故障 伺服单元故障   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A.040 ∶参数设定异常(超过了设定范围) 伺服单元容量与伺服电机容量不匹配 确认伺服单元与伺服电机的容量及组合。 使伺服单元与伺服电机的容量相互匹配。
伺服单元故障   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在参数设定范围外 确认变更后的参数的设定范围。 将参数设定值变更到设定范围之内。
电子齿数比的设定值在设定范围外 确认电子齿数比是否为0.001<(Pn20E/Pn210)< 4000。 将电子齿数比设定为 0.001 <(Pn20E/Pn210)< 4000。
A.041 ∶分频脉冲输出设定异常 编码器分频脉冲数(Pn212)不满足设定范围和设定条件 确认 Pn212。 将 Pn212 设定为适当的值。
A.042 *1 ∶参数组合异常 由于变更了电子齿数比(Pn20E/Pn210)或伺服电机,使得程序 JOG 运行 (Fn004)的速度不满足设定范围。 确认是否满足检出条件公式 减小电子齿数比 (Pn20E/Pn210)的值。
由于变更了程序 JOG 速度 (Pn533),使得程序 JOG 运行 (Fn004)的速度不满足设定范围 确认是否满足检出条件公式 增大程序 JOG 速度 (Pn533)的值。
由于变更了电子齿数比(Pn20E/Pn210)或伺服电机,使得高级自动调谐的移动速度不满足设定范围。 确认是否满足检出条件公式 减小电子齿数比 (Pn20E/Pn210)的值。
A.044 ∶半闭环 / 全闭环参数设定异常 全闭环选购卡与Pn002.3 的设定不符 确认参数 Pn002.3 的设定。 使全闭环选购卡与 Pn002.3 的设定相符。
A.050 ∶组合错误(在可组合的电机容量范围以外) 伺服单元容量与伺服电机的容量不匹配 确认 (电机容量)/ (伺服单元容量)≤ 1/4 或 (电机容量)/ (伺服单元容量)≤ 4。 使伺服单元与伺服电机的容量相互匹配。
编码器故障 与别的电机更换,确认警报不再发生。 更换伺服电机 (编码器)。
伺服单元故障   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A.051 ∶产品不支持警报 在伺服单元上连接了不支持的串行转换单元、串行编码器、外部编码器 确认产品的组合规格。 变更为配套的组合。
A.0b0 ∶伺服 ON 指令无效警报 在使用电机通电辅助功能后,从上位装置输入了伺服 ON 指令   再次接通伺服单元的电源。
A.100 ∶过电流检出(过电流流过了功率晶体管或散热片过热) 主回路电缆或电机主回路用电缆接线错误,或接触不良 确认接线是否正确。详情请参照 “3.1 主回路的接线”。 修改接线。
主回路电缆或电机主回路用电缆内部短路,或发生了接地短路 确认电缆的 UVW 相间、UVW 与接地之间是否发生短路。详情请参照 “3.1 主回路的接线”。 电缆有可能短路。更换电缆。
伺服电机内部发生短路或接地短路。 确认电机端子的 UVW 相间、UVW与接地之间是否发生短路。详情请参照 “3.1 主回路的接线”。 有可能是伺服电机故障。更换伺服电机。
伺服单元内部发生短路或接地短路 确认伺服单元电机连接端子的UVW 相间、UVW 与接地之间是否发生短路。详情请参照 “3.1主回路的接线”。 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再生电阻接线错误或接触不良 确认接线是否正确。详情请参照 “3.6 再生电阻器的连接”。 修改接线。
动态制动器 (因 DB、伺服单元而发生的紧急停止)的使用频度高、或发生了 DB 过载警报 通过 DB 电阻功耗 (Un00B)来确认 DB 的使用频率。或利用警报跟踪备份数据 (Fn000)来确认是否发生了 DB 过载警报A.730、A.731。 变更伺服单元的选型、运行方法和机构,以降低 DB 的使用频率。
A.100 ∶过电流检出(过电流流过了功率晶体管或散热片过热)(续) 再生电阻值过高,超过了再生处理能力 利用再生负载率 (Un00A)来确认再生电阻的使用频率。 考虑运行条件和负载,再次探讨再生电阻值。
伺服单元的再生电阻值过小。 利用再生负载率 (Un00A)来确认再生电阻的使用频率。 将再生电阻值变更为伺服单元最小容许电阻值以上的值。
在伺服电机停止时或低速运行时承受了高负载 确认运行条件是否在伺服驱动器的规格范围以外。 减轻伺服电机承受的负载。或以较高的运行速度运行。
因噪音而产生误动作 改善接线、设置等噪音环境,确认有无效果。 采取防止噪音的措施,诸如正确进行 FG 的接线等。另外,FG的电线尺寸请使用符合 “伺服单元主回路电线尺寸”的电线。
伺服单元故障   再次接通电源,仍然发生警报时,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A.300 ∶再生故障 使用 SGDV-R70、-R90、-1R6、-2R8 时将再生电阻容量 (Pn600)设定为 “0”以外的值,却没有安装外置再生电阻器 确认外置再生电阻器的连接和Pn600 的值。 连接外置再生电阻器,或在不需要再生电阻器时,将 Pn600设定为 0。
电源端子 B2-B3 间的跨接线脱落 确认电源端子跨接线的接线。 对跨接线进行正确接线。
外置再生电阻器的接线不良、脱落或断线 确认外置再生电阻器的接线。 对外置再生电阻器进行正确接线。
伺服单元故障   在 不 接 通 主 回 路 电 源 的 状 态下,再次接通控制电源。仍然发生警报时,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A.320 ∶再生过载 电源电压超过规格范围 测量电源电压。 将电源电压设定在规格范围内。
外置再生电阻值、伺服单元的容量或再生电阻容量不足,或处于连续再生状态 再次确认运行条件和容量 (容量选择软件 SigmaJunmaSize+等)。 变更再生电阻值、再生电阻容量或伺服单元容量。再次进行运行条件的调整 (容量选择软件 SigmaJunmaSize+ 等)。
连续承受负负载,处于连续再生状态 确认向运行中的伺服电机施加的负载。 再次探讨包括伺服、机械、运行条件在内的系统。
参数 Pn600 中设定的容量小于外置再生电阻的容量 确认再生电阻器的连接和Pn600 的值。 校正参数 Pn600 的设定值。
外置再生电阻值过大 确认再生电阻值是否正确。 将其变更为适当的电阻值和容量。
伺服单元故障   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A.330 ∶主回路电源接线错误∗ 在接通主回路电源时检出 伺服单元内部的电源电压过高,再生电阻器断线 用测量仪器测量再生电阻器的电阻值。 使用伺服单元内置的再生电阻器时,更换伺服单元。使用外置再生电阻器时,更换再生电阻器。
设定 AC 电源输入时,输入了 DC 电源 确认电源是否为 DC 电源。 使电源的设定值与使用的电源保持一致。
设定 DC 电源输入时,输入了 AC 电源 确认电源是否为 AC 电源。 使电源的设定值与使用的电源保持一致。
虽然没有连接再生电阻器,但再生电阻容量(Pn600)不为 0 确认有无再生电阻器和再生电阻容量。 将 Pn600 设定为 0。
伺服单元故障   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A.400 ∶过电压(伺服单元内部的主回路电源部检出过电压) ·AC100 V 用伺服单元时,检出了 145 V 以上的 AC 电源电压;AC200 V 用伺服单元时,检出了 290 V 以上的 AC 电源电压 ;AC400 V 用伺服单元时,检出了 AC580 V以上的电源电压·AC200 V 用伺服单元时,检出了 410 V 以上的 DC 电源电压;AC400 V 用伺服单元时,检出了 820 V 以上的 DC 电源电压 测量电源电压。 将 AC/DC 电源电压调节到产品规格范围内。
电源处于不稳定状态,或受到了雷击的影响 测量电源电压。 改善电源状况,设置浪涌抑制器后再次接通电源。仍然发生警报时,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在以下条件下进行了加减速·AC100 V 用伺服单元时,AC 电源电压在115 ~ 135 V 之间·200 V 用伺服单元时,AC 电源电压在 230 ~270 V 之间·AC 400 V 用伺服单元时,AC 电源电压在480 ~ 560 V 之间 确认电源电压和运行中的速度、转矩。 将 AC 电源电压调节到产品规格范围内。
外置再生电阻值比运行条件大 确认运行条件和再生电阻值。 考虑运行条件和负载,再次探讨再生电阻值。
在容许负载转动惯量以上的状态下运行 确认负载转动惯量比在容许负载转动惯量比以内。 延长减速时间或减小负载。
伺服单元故障   在不接通主回路电源的状态下,再次接通控制电源。仍然发生警报时,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A.410 ∶欠电压(伺服单元内部的主回路电源部检出欠电压) AC100 V 用伺服单元时,AC 电源电压在 49 V 以下; AC200 V 用伺服单元时,AC 电源电压在120 V 以下; AC 400V用伺服单元时,AC 电源电压在 240 V 以下 测量电源电压。 将电源电压调节到正常范围。
运行中电源电压下降 测量电源电压。 增大电源容量。
发生瞬时停电 测量电源电压。 如果变更了瞬间停止保持时间(Pn509),则设定为较小的值。
伺服单元的保险丝熔断   更换或修理伺服单元,连接 AC/DC 电抗器后再使用伺服单元。
伺服单元故障   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A.450 ∶主回路电容器过电压 伺服单元故障   更换伺服单元。
A.510 ∶过速(电机速度在最高速度以上) 电机接线的 U、V、W 相序错误 确认伺服电机的接线。 确认电机接线是否有问题。
指令输入值超过了过速值 确认输入指令。 降低指令值或调整增益。
伺服单元故障   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A.511 ∶分频脉冲输出过速 分频脉冲的输出频率过大,超过了限制值 确认分频脉冲的输出设定。 降低编码器分频脉冲数(Pn212)的设定。
电机速度过高,分频脉冲的输出频率超过了限制值 确认分频脉冲的输出设定和电机速度。 降低电机转速。
A.520 ∶振动警报 检出电机转速异常振动 确认电机的异常声音和运行时的速度、转矩波形。 降低电机转速。或降低速度环增益 (Pn100)。
转动惯量比 (Pn103)的值比实际值大或进行了大的变动 确认负载转动惯量比。 设定适当的转动惯量比 (Pn103)。
A.521 ∶自动调谐警报(在高级自动调谐、单参数调谐、EasyFFT、免调整功能中检出了振动) 在使用免调整功能时(出厂时的设定)电机振动很大 确认电机速度的波形。 减小负载,使其在容许转动惯量比以下,或增大免调整值设定 (Fn200)的调谐值,或降低增益值。
在执行高级自动调谐、参数调谐、EasyFFT时电机振动很大 确认电机速度的波形。 实施各功能的操作步骤中说明的处理方法。
A.710 ∶过载(瞬时最大负载) 电机接线、编码器接线不良或连接不良 确认接线。 确认电机接线、编码器接线是否有问题。
电机运行超过了过载保护特性 确认电机的过载特性和运行指令。 重新探讨负载条件、运行条件。或者重新研讨电机容量。
A.720 ∶过载(连续最大负载) 由于机械性因素而导致电机无法驱动,造成运行时的负载过大 确认运行指令和电机速度。 改善机械性因素。
伺服单元故障   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A.730 ∶A.731 ∶DB 过载(检出动态制动器的耗电量过大) 电机在被外力驱动 确认运行状态。 不要通过外力驱动电机
DB 停止时的旋转能量超过了 DB 电阻的容量 通过 DB 电阻功耗监视 (Un00B)来确认 DB 的使用频率。 尝试以下措施。·降低伺服电机的指令速度。·减小转动惯量比。·减少 DB 停止的次数。
伺服单元故障   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A.740 ∶冲击电流限制电阻过载(主回路电源接通频率过高) 超过主回路电源 ON/OFF时的冲击电流限制电阻的容许次数   降低主回路电源的 ON/OFF 频率。
伺服单元故障   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A.7A0 ∶散热片过热(伺服单元的散热片温度超过了 100°C) 使用环境温度过高 用温度计测量使用环境温度。 改善伺服单元的设定条件,降低使用环境温度。
多次通过切断电源的方式对过载警报进行复位后再运行。 通过警报记录的显示 (Fn000)确认过载警报。 变更警报的复位方法。
负载过大或运行时超过了再生处理能力 通过累计负载率监视 (Un009)确认运行中的负载,通过再生负载率监视 (Un00A)确认再生处理能力。 重新探讨负载条件、运行条件。
伺服单元的安装方向、与其他伺服单元的间隔不合理 确认伺服单元的设置状态。 按照伺服单元的安装标准进行安装。
伺服单元故障   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A.7AB ∶伺服单元内置风扇停止 伺服单元内部的风扇停止转动 确认是否卡入了异物。 去除异物后,仍然发生警报时,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A.810 ∶编码器备份警报∗ 仅在连接绝对值编码器时检出∗ 在编码器侧检出 第一次接通绝对值编码器的电源 确认是否是第一次接通电源。 进行编码器的设定操作 (Fn008)。
拆下编码器电缆后又进行了连接 确认是否是第一次接通电源。 确认编码器的连接,进行编码器的设定操作 (Fn008)。
伺服单元的控制电源(+5 V)以及电池电源均发生故障 确认编码器连接器的电池和连接器状态是否正确。 恢复编码器的供电 (更换电池等)之后,进行编码器的设定操作 (Fn008)。
绝对值编码器故障   即使再次进行设定操作也不能解除警报时,更换伺服电机。
伺服单元故障   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A.820 ∶编码器和校验警报∗ 在编码器侧检出 编码器故障   再次设定编码器 (Fn008),仍然频繁发生警报时,有可能是伺服电机故障。更换伺服电机。
伺服单元故障   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A.830 ∶编码器电池警报(绝对值编码器电池的电压在规定值以下) 电池连接不良、未连接 确认电池的连接。 正确连接电池。
电池电压低于规定值(2.7 V) 测量电池的电压。 更换电池。
伺服单元故障   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A.840 ∶编码器数据警报∗ 在编码器侧检出 编码器误动作   再次接通电源,仍然发生警报 时,有可能是伺服电机故障。更换伺服电机。
由于噪音等的干扰而导致编码器误动作   正确进行编码器外围的接线(分离编码器电缆与伺服电机主回路电缆、接地处理等)。
A.850 ∶编码器过速∗ 在接通控制电源时检出∗ 在编码器侧检出 接通控制电源时,伺服电机以 200min -1 以上的速度旋转 通过电机转速监视 (Un000)来确认接通电源时的电机速度。 将伺服电机转速调节到 200min -1 以下,然后接通控制电源。
编码器故障   再次接通电源,仍然发生警报时,有可能是伺服电机故障。更换伺服电机。
伺服单元故障   再次接通电源,仍然发生警报时,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A.860 ∶编码器过热∗ 仅在连接绝对值编码器时检出∗ 在编码器侧检出 伺服电机使用环境温度过高 测量伺服电机的使用环境温度。 将伺服电机的使用环境温度调到 40°C 以下。
伺服电机以超过额定值的负载运行 通过累积负载率监视 (Un009)来确认电机负载。 将伺服电机的负载调节到额定值以内后再运行。
编码器故障   再次接通电源,仍然发生警报时,有可能是伺服电机故障。更换伺服电机。
伺服单元故障   再次接通电源,仍然发生警报时,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A.8A0 *2 ∶外部编码器标尺故障 电机转动,绝对值外部编码器标尺的原点位置设定失败 设定原点位置前,利用全闭环反馈脉冲计数器监视 (Un00E)来确认电机是否转动。 确保设定原点位置时电机不转动。
外部编码器故障 - 更换外部编码器。
A.8A1 *2 ∶外部编码器模块故障 外部编码器故障 - 更换外部编码器。
串行转换单元故障 - 更换串行转换单元。
A.8A2 *2 ∶外部编码器传感器故障 (增量型) 外部编码器故障   更换外部编码器。
A.8A3 *2 ∶外部编码器位置故障(绝对值) 绝对值外部编码器故障   有可能是绝对值外部编码器故障。请根据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书采取相应措施。
A.8A5 *2 ∶编码器超速故障 检出来自外部编码器的超速故障   修理或更换外部编码器。
A.8A6 *2 ∶编码器过热故障 检出来自外部编码器的过热故障   修理或更换外部编码器。
A.b10 ∶速度指令 A/D 异常∗ 在伺服 ON 时检出 速度指令输入部误动作   对警报复位后再次运行。
伺服单元故障   再次接通电源,仍然发生警报时,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A.b11 ∶速度指令 A/D 转换数据异常 速度指令输入部误动作   对警报复位后再次运行。
伺服单元故障   再次接通电源,仍然发生警报时,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A.b20 ∶转矩指令 A/D 异常∗ 在伺服 ON 时检出 转矩指令输入读入部误动作   对警报复位后再次运行。
伺服单元故障   再次接通电源,仍然发生警报时,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A.b31 ∶电流检出故障 1 U 相电流检出回路故障   再次接通电源,仍然发生警报时,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A.b32 ∶电流检出故障 2 V 相电流检出回路故障   再次接通电源,仍然发生警报时,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A.b33 ∶电流检出故障 3 电流检出回路故障   再次接通电源,仍然发生警报时,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电机主回路用电缆断线 确认电机主回路用的电缆是否断线。 修理电机电缆。
A.bF0 ∶系统警报 0 伺服单元故障   再次接通电源,仍然发生警报时,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A.bF1 ∶系统警报 1 伺服单元故障   再次接通电源,仍然发生警报时,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A.bF2 ∶系统警报 2 伺服单元故障   再次接通电源,仍然发生警报时,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A.bF3 ∶系统警报 3 伺服单元故障   再次接通电源,仍然发生警报时,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A.bF4 ∶系统警报 4 伺服单元故障   再次接通电源,仍然发生警报时,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A.C10 ∶失控检出∗ 在伺服 ON 时检出 电机接线的 U、V、W 相序错误 确认电机接线。 确认电机接线是否有问题。如果电机接线没有问题,再次
编码器故障   接通电源后仍然反发生警报时,可能是伺服电机的故障。更换伺服电机。
伺服单元故障   再次接通电源,仍然发生警报时,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A.C80 ∶编码器清除异常(多旋转圈数上限值设定异常) 编码器故障   再次接通电源,仍然发生警报时,有可能是伺服电机故障。更换伺服电机。
伺服单元故障   再次接通电源,仍然发生警报时,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A.C90 ∶编码器通信故障 编码器连接器接触不良或连接器接线错误 确认编码器连接器的状态。 再次插入编码器连接器,确认编码器的接线。
编码器电缆断线、短路或使用了超过规定阻抗的电缆 确认编码器电缆的状态。 使用规格要求的编码器电缆。
温度、湿度、气体引起的腐蚀;水滴、切削油引起的短路;振动引起的连接器接触不良 确认使用环境。 改善使用环境,更换电缆。即使这样仍然不能好转时,则更换伺服单元。
因噪音干扰而产生误动作   正确进行编码器外围的接线(分离编码器电缆与伺服电机主回路电缆、接地处理等)。
伺服单元故障   将伺服电机连接到其他伺服单元上后接通控制电源时,如果不发生警报,则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A.C91 ∶编码器通信位置数据加速度异常 编码器电缆产生啮入、包层损坏,信号线受到干扰 确认编码器电缆和连接器的状态。 确认编码器电缆的铺设是否有问题。
编码器电缆与大电流线捆在一起或者相距过近 确认编码器电缆的设置状态。 将编码器电缆铺设在不会遭受浪涌电压的位置。
FG 的电位因电机侧设备(焊机等)的影响而产生变动 确认编码器电缆的设置状态。 将机器接地,阻止向编码器侧FG 的分流。
A.C92 ∶编码器通信定时器异常 编码器的信号线受到干扰   对编码器接线实施抗干扰对策。
编码器承受过大的振动冲击 确认使用情况。 降低机械的振动或正确安装伺服电机。
编码器故障   再次接通电源,仍然发生警报时,有可能是伺服电机故障。更换伺服电机。
伺服单元故障   再次接通电源,仍然发生警报时,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A.CA0 ∶编码器参数异常 编码器故障   再次接通电源,仍然发生警报时,有可能是伺服电机故障。更换伺服电机。
伺服单元故障   再次接通电源,仍然发生警报时,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A.Cb0 ∶编码器回送校验异常 编码器错误接线、接触不良 确认编码器的接线。 确认编码器接线是否有问题。
编码器电缆规格不同,受到噪音干扰   将电缆规格改为双股绞合线或者双股绞合整体屏蔽线,芯线为 0.12 mm 2 以上,镀锡软铜绞合线。
FG 的电位因电机侧设备(焊机等)的影响而产生了变动 确认编码器电缆和连接器的状态。 将机器接地,阻止向编码器侧FG 的分流。
编码器承受过大的振动冲击 确认使用情况。 降低机械的振动或正确安装伺服电机。
编码器故障   再次接通电源,仍然发生警报时,有可能是伺服电机故障。更换伺服电机。
伺服单元故障   再次接通电源,仍然发生警报时,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A.CC0 ∶多旋转圈数上限值不一致 DD电机的多旋转圈数上限值 (Pn205)与编码器的多旋转圈数上限值不同 确认 Pn205。 正确设定 Pn205 的设定值(0 ~ 65535)。
编码器的多旋转圈数上限值与伺服单元的多旋转圈数上限值不同,或变更了多旋转圈数上限值 确认伺服单元 Pn205 的值。 在发生警报时进行设定变更 Fn013。
伺服单元故障   再次接通电源,仍然发生警报时,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A.CF1反馈选购模块通信故障(接收失败) 串行转换单元- 伺服单元间的电缆接线错误或接触不良 确认外部编码器的接线。 正确进行串行转换单元-伺服单元间的电缆的接线。
串行转换单元 - 伺服单元间未使用指定的电缆 确认外部编码器的电缆规格 使用指定的正确电缆
串行转换单元 - 伺服单元间的电缆过长 确认外部编码器电缆的长度。 使串行转换单元 - 伺服单元间的电缆长度在 20 m 以内。
串行转换单元 - 伺服单元间的电缆包层破损 确认外部编码器电缆。 更换串行转换单元 - 伺服单元间的电缆。
A.CF2 *2 ∶反馈选购模块通信故障(定时器停止) 串行转换单元 - 伺服单元间的电缆受到干扰   正确进行串行转换单元周围的接线 (分离信号线与电源线、接地处理等)。
串行转换单元故障   更换串行转换单元。
伺服单元故障 - 更换伺服单元。
A.d00 ∶位置偏差过大(在伺服 ON 的状态下,位置偏差超过了位置偏差过大警报值 (Pn520)) 伺服电机的 U、V、W 的接线不正确 确认电机主回路用电缆的接线。 确认电机电缆或编码器电缆有无接触不良等问题。
位置指令脉冲的频率较高 试着降低指令脉冲频率后再运行。 降低位置指令脉冲频率或指令加速度,或调整电子齿数比。
位置指令加速过大 试着降低指令加速度后再运行。 加入位置指令加减速时间参数(Pn216)等的平滑功能。
相对于运行条件,位置偏差过大警报值 (Pn520)较低。 确认位置偏差过大警报值(Pn520)是否适当。 设定适当的参数 Pn520 的值。
伺服单元故障   再次接通电源,仍然发生警报时,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A.d01 ∶伺服 ON 时位置偏差过大警报 伺服 OFF 时,电机在不清除位置偏差脉冲的设定模式下运行,位置偏差脉冲积留过多 确认伺服 OFF 时的偏差计数器监视 (Un008)。 进行设定,使在伺服 OFF 时清除位置偏差脉冲。或伺服 ON 时设定适当的位置偏差过大警报值 (Pn526)。
A.d02 ∶伺服 ON 时速度限制引起的位置偏差过大警报 在积留了过多位置偏差脉冲的状态下伺服 ON,伺服 ON 时通过速度限制值 (Pn529)在运行中输入指令脉冲,位置偏差超过了位置偏差过大警报值 (Pn520)   进行设定,使在伺服 OFF 时清除位置偏差脉冲。或设定适当的位置偏差过大警报值 (Pn520)。或将伺服 ON 时速度限制值(Pn529)设定为适当的值。
A.d10 *2 ∶电机 - 负载位置间偏差过大 电机旋转方向与外部编码器安装方向相反 确认电机旋转方向与外部编码器安装方向。 将外部编码器安装方向反过来,或将 “外部编码器的使用方法 (Pn002.3)”的旋转方向设定为相反方向。
工件台等的负载和外部编码器接合部的安装故障 确认外部编码器结合部。 再次进行机械性结合。
A.Eb1 ∶安全功能用信号输入时间故障 硬件基极封锁功能的输入信号 /HWBB1、/HWBB2启动的时间差在 10 秒钟以上。 测量 2 个输入信号的时间差。 可能是 /HWBB1、/HWBB2 的输出信号回路、机器故障、伺服单元输入信号回路故障、输入信号用电缆断线。确认故障或断线。
A.F10 ∶电源线缺相(在主电源 ON 的状态下,R、S、T 相中某一相的低电压状态持续了 1 秒钟以上)在接通主回路电源时检出 三相电源接线不良 确认电源接线。 确认电源接线是否有问题。
三相电源不平衡 测量三相电源各相的电压。 修正电源的不平衡 (调换相位)。
未在单相输入的参数设定 (Pn00B.2=1)中设定而输入了单相电源 确认电源和参数设定。 设定正确的电源输入和参数。
伺服单元故障   再次接通电源,仍然发生警报时,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CPF00 ∶数字操作器通信错误 1 数字操作器与伺服单元之间连接不良 确认连接器的接触。 重新插入连接器或者更换电缆。
因噪音干扰而产生误动作   使数字操作器主体和电缆远离产生噪音干扰的设备 / 电缆。
CPF01 ∶数字操作器通信错误 2 数字操作器故障   再次连接数字操作器。仍然发生警报时,有可能是数字操作器故障。更换数字操作器。
伺服单元故障   再次接通电源,仍然发生警报时,有可能是伺服单元故障。更换伺服单元。
4.33 (3)
文章评级 (3 投票)
文章评级
附件
暂无附件。
评论
暂无评论,第一发布评论。
姓名
邮箱地址
验证码 Security Code
相关文章 RSS Feed
安川驱动—Σ - V系列警报
从 Wed, Jun 8, 2016起,访问8269 次。
安川驱动—Σ - V系列警告
从 Wed, Jun 8, 2016起,访问4626 次。
三菱驱动—警告一览表
从 Wed, Jun 8, 2016起,访问6581 次。
三菱驱动—J3变更警告
从 Wed, Jun 8, 2016起,访问3536 次。
安川驱动—Σ - V系列警告处理方法
从 Wed, Jun 8, 2016起,访问9916 次。
安川驱动—伺服电机故障的处理措施
从 Wed, Jun 8, 2016起,访问6762 次。